河南青年报

土耳其震区实录⑰|华人志愿者奔赴重灾区支援:恨不得变成巨人,移开倒塌的建筑

2023-02-25 17:15:40 | 作者: 南方

封面新闻记者 陈羽啸 杨峰 土耳其报道 编辑 郝莹

安塔基亚的一片废墟前,身穿红色制服的中国救援人员和当地土耳其人正在交流。“只要有机会我们一定不会放弃......”“现在机器可以开过来吗?”一个戴着黑色毛线帽,下巴蓄着小胡子的华人男子站在中间,不断左右转头,为他们翻译。他叫骆亚刚,是第一个在伊斯坦布尔开设中医养生馆的中国人,已经在土耳其生活了十年。

2月11日,骆亚刚和美娜在安塔基亚市废墟前等待救援队搜寻进展。摄影:陈羽啸

当地时间2月6日,7.8级大地震袭击土耳其,各国救援力量纷纷奔赴土耳其展开救援,在土耳其生活的华人也自发行动,纷纷相约前往重灾区抗震救灾,骆亚刚是其中一员。

在土华人穿越风雪连夜赶赴震区

地震发生后,骆亚刚很快意识到,“这不是小地震,对于土耳其来说,这是‘世纪地震’。”看到中国救援队出发的消息,骆亚刚想,除了捐钱捐物,自己还可以帮助救援队翻译,完成一些后勤工作。他马上行动,通过志愿者微信群建立了联系,与群里会三国语言的新疆姑娘美娜和她的土耳其老公、表弟,一行四人相约前去灾区服务。

美娜丈夫的表弟、美娜、美娜丈夫、骆亚刚四人在哈塔伊体育馆。摄影:陈羽啸

知道中国救援队已于2月8日抵达阿达纳后,9日凌晨,骆亚刚四人决定立即出发。因为出发时间匆忙,只租到一辆右侧后视镜外壳掉落,雨刷器、发动机冷却系统有故障的商务车。凌晨3点,从伊斯坦布尔出发后不久,大雪袭来视线受阻,已看不清前方的路况。一路走走停停,5个多小时才从风雪中驶出,到达土耳其首都安卡拉。

从安卡拉驶出后,车头引擎盖冒起了白烟,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管子爆掉了。“我们只能不断把车上的瓶装水加进去降温。”骆亚刚说。

很快,车上带的饮用水用完,他们只能打电话叫了附近的修车铺来修理,“修车工人知道我们是去灾区支援,要给我们免费修理。反复推脱之后,他只收了修理的材料费。”经过3个小时的修车,4位志愿者重新出发。

美娜丈夫、美娜丈夫的表弟在废墟前帮忙。摄影:陈羽啸

为了赶时间,美娜的丈夫和表弟轮换开车,一刻不停。通宵奔波近20个小时后,他们先到达了距离伊斯坦布尔一千多公里的阿达纳市土耳其中资商会临时办公点,这里是为中方救援力量运送救灾物资的集散地。

靠近震区,前方道路不同程度遭到破坏,险情不断。为了保障救援车辆进入,当地在灾区设置了交通管制,骆亚刚和美娜通过商会引荐,再经过5小时颠簸,于2月10日凌晨两点过到达了中国救援队的所在地,哈塔伊体育馆。

美娜和骆亚刚同当地人了解现场情况。摄影:陈羽啸

为了第二故乡 辅助中国救援队救援

出发前,骆亚刚和妻子说起自己希望去灾区做志愿者,妻子对他表达了全力支持,“赶快去吧,那边需要你”。让他欣慰骄傲的是,三个孩子也表达了对爸爸的自豪。六七岁大的哥哥和双胞胎妹妹见到人就说,“我的爸爸要去灾区了”。

老家在甘肃天水的骆亚刚曾经在国内当过中医,因为爱好旅游,他移居到了伊斯坦布尔,开设了一家小有名气的中医养生馆。已经在伊斯坦布尔生活了十年,骆亚刚说,“这里像是我的第二故乡,发生地震,就像是家里受灾一样。”从中国来到土耳其后,他得到不少当地人的照顾,所以他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学会帮助别人。到灾区当志愿者,他也希望能给孩子们做个表率。

同行的美娜出生在乌鲁木齐,从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毕业以后,她就与土耳其结下了缘分,先是在伊斯坦布尔大学读研究生。毕业后,热爱旅行的她做了导游,现在供职于伊斯坦布尔一家日本旅行社。

“在网上看到有人发帖说灾区急需语言翻译,我就想来帮点忙”,擅长三国语言的美娜说。美娜的丈夫非常支持她的想法,表弟听说后也加入进来,两人把一岁的孩子托付给家人后,便一同奔赴灾区。

2月11日,安塔基亚市区,骆亚刚为救援队提供翻译支持。摄影:杨峰

志愿者为救援队借来上百床厚被子

抵达震区的几天里,骆亚刚和美娜每天都去往重灾区,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协助。

接到中国救援队队员的第一天,骆亚刚发现他们带的被子都很薄,“可能不熟悉这里的情况,第一天晚上来的时候就很冷。”他马上联系当地的救援办公室,要到了上百床厚被子送给中国救援队队员们。“昨天晚上,他们就睡得很好,毕竟是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帮助我们,我也要想尽办法让他们吃好睡好。”人缘颇广的骆亚刚不仅积极担任翻译,还为深圳公益救援队联系车辆,帮中国救援队后勤削土豆。

救援之余,他们协助中国的记者走访地震灾区采访,听到当地居民讲述悲伤之处,美娜悄悄抹着眼泪。美娜的丈夫则自发担任司机,拉人拉货协助救援,这位高大的土耳其男人见到妻子,总会脱下棉布手套,温柔地牵起她的手,行走在两旁废墟的街道上。

骆亚刚说,“这是我第一次经历大地震,各个街区都会遇到有些居民在呼喊父亲母亲,还有人在寻找孩子。看到这些,总忍不住偷偷抹泪。恨不得自己变成一个巨人,把那些倒塌的建筑移开。”

连续几天的高强度作战下来,美娜的丈夫依然声音洪亮,“谢谢中国帮助我们灾区的老百姓,谢谢你们把他们救出来,非常感谢你们。”

2月11日,安塔基亚市区,骆亚刚同当地人在废墟前了解现场情况。摄影:杨峰

走访震区

计划同华人为灾区持续援助

当地时间2月12日,美娜和丈夫因为家里的孩子急需照顾,先行离开。和记者告别后,她仍在持续关注震区的消息,将当地土语的救助信息翻译后发给中方救援队,希望能有更多的生命获救。

骆亚刚为了解更多城市的受灾情况和记者一同走访了伊斯肯德仑、阿达纳、加济安泰普、基利斯、卡赫拉曼马拉什的受灾现场和安置营地。“这样的灾害面前个人都是非常无力的。很多在土华人知道我在震区,都希望通过我了解更多的现场情况,在政府和公益力量之外,把绵薄之力用在灾区最需要的地方。”

2月15日,卡赫拉曼马拉什震后现场。摄影:杨峰

当地时间2月17日凌晨,经过8天奔波的骆亚刚暂时结束行程回到伊斯坦布尔和家人团聚,休整之后,他计划继续和在土华人一同为灾区提供更长久的援助。

声明:本文由入驻作者编辑撰写,除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即时修改或删除。

标签

相关新闻

24小时热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