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开始之处,阴谋论就萦绕在上空。当时阴谋论的重点在于病毒的起源,围绕着病毒起源出现了很多不实报道。
俄乌战争期间,俄罗斯声称在美国在海外的实验室里发现了新冠病毒,并认为此次全属性的疫情是美国制造的。
这种说法在我国民间传播甚广,很多人对此信以为真,并对此大量传播,从此“万恶的美帝”身上又多了一条罪状。
美国对此都懒得辟谣,我国官方对此也没有过多表态,这其实已经能说明问题了。如果这件事是真的,而且有确凿的证据,将会是美国很大的一个把柄。官方岂能放过如此大的一个把柄,在国际上进行声讨追责,在国内高频次、大范围播放此类新闻也是常态。但这些都没看到。
在舆论宣传方面,官方确实需要对手的一些“黑料”,但也不能太离谱,否则就会失去公信力。相较于官方的严谨,“阴谋论”在民间就显得肆无忌惮了。
阴谋论在国内拥有大量的受众,这种分布并非呈现“线性平均”,而是在底层群体广泛传播。底层群体因为认知和思想的局限,也因为极度强烈的猎奇心理,对阴谋论有着天然的热爱。
单纯的叙述一个事实没人听,如果扯上阴谋论,就会有大批量的观众前来围观。他们津津有味地听着阴谋论,然后再进行二次加工,最后传播为千奇百怪的阴谋论。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逐步放开疫情管控,准备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对此大多数人都是欣喜鼓舞的。只要各地有序的放开,阵痛期过后,就可以回到以前的正常生活。
从一个封闭状态切换到一个自由状态,一定会出现短暂的混乱。但这种混乱是暂时的,是完全可控的,没必要引起恐慌,人为制造焦虑。
但总有些人嫌这个世道不够乱,一旦见到某些领域有点不平静就去火上浇油,想把小火苗变成熊熊大火。
他们以点概面,用个案来代替整体。拿几个极端的案例来渲染病毒的危害,让人产生恐惧的心理。
有些人深谙带节奏之道,表面上说“这个不能乱、那个不能乱”,背后传达的意思是“这里已经乱了,那里已经乱了”。故意让民众往“乱”上联想。
如果告诉一个孩子“不要去想大象”,他脑子里会浮现大象的影子,明明告诉他不要去想,而他控制不住的会去想。
如果在大庭广众下提醒某个清白的女子“以后不要当小三”,大家以讹传讹,最后变成“这个女子给别人当小三”。
这都是阴谋论者惯用的伎俩,民众太喜欢看热闹了。你和他说了一大串长短句子,他们记不住前面的定语,只会记住后面的名词。此时有人大肆渲染“不要乱”,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你脑海里出现“乱”这个字,然后有目的的搜寻周边有没有乱象。
一旦你配合某些人来搜寻周边的“乱”象,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煽动阴谋论不是为了民众考虑,而是在于愚弄民众。煽动阴谋论不是为了让社会稳定,而是在割裂社会。
把国内矛盾全部说成“外部势力作祟”的阴谋论者,其心可诛!